在暑假的時候,看到有學生在前部落格提出一個問題「宇宙的背景輻射的溫度是2.7K,對應地,在每一立方公分的空間中約有400個背景輻射光子。這是如何計算得到結論?」
去尋找一下的說法來源,應該出自翰林99課綱版本的基礎物理(I),這有讓我好奇了一下,於是找了網路上(用普朗克公式計算宇宙背景輻射的光子數密度、Kiwi的物理教室)和以前的原文書,發現這是有趣的結論。
網路上已經有很完整的計算過程,不過還是要稍微解釋一下裡面的專有名詞與物理量,否則在高中階段真的會有點難以接受。
首先,(此公式跟溫度有關,在這裡討論宇宙背景輻射,溫度為T=2.7K)
1.普朗克公式:
在描述黑體輻射的圖形中,最常見為U-f圖。其中,U(f)為能量密度,即為在單位時間內從單位表面積和單位立體角內以單位頻率間隔(或單位波長間隔)輻射出的能量,單位為[J·s-1·m-2·sr-1·Hz-1]。也就是說,偵測器在某一個地方,在1秒的期間,在1單位面積(1m2)及1單位立體角(1sr-1)範圍內,針對某一頻率所收到的能量(J)。則符合實驗結果的公式為普朗克所提出的公式,故稱普朗克公式,為
2.N(f)=U(f)/hf:
如果此時我們將U(f)除以單一光子的能量hf,因為U(f)是固定頻率所接收到的能量密度,偵測器所接收到的都是相同能量的光子(因為固定頻率),所以N(f)即為偵測器在某一個地方,在1秒的期間,在1單位面積(1m2)及1單位立體角(1sr-1)範圍內,在某一頻率所收到的光子數目。
3.∫N(f)d(f):
如果我們將N(f)對所有頻率積分,即為,就會變成在「偵測器在某一個地方,在1秒的期間,1單位面積(1m2)及1單位立體角(1sr-1),針對所有頻率所接收到的所有光子數目。」,這些光子都是大霹靂所殘留下來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,於是此積分結果亦可以解釋為「在每一立方公分的空間中約有400個背景輻射光子」←計算所有頻率的光子
延伸閱讀:
用普朗克公式計算宇宙背景輻射的光子數密度
留言列表